厌氧菌培养驯化介绍

具体方法步骤如下:2 t$ _; s$ v1 [ 
    1、将中活性污泥打入厌氧池中作为接种污泥。打入的污泥量以达到厌氧池正常操作水位的10%为宜。 
    2、启动气浮水提升泵P-101向厌氧池注入污水,注入量以达到正常操作水位的40%左右,即污水量加活性污泥量达到厌氧池正常操作水位的50%。 
    3、启动潜水搅拌器流以保持池内污水处于搅拌状态,不致使污泥沉在池底。* s8 i9 i, }: A0 s, p 
    然后即使池内厌氧菌自行生长繁殖。每2天启动一次气浮水提升泵P-101向厌氧池内注污水,每次注入5%液位10天后即达到正常操作液位。. s4 f+ B0 H# [4 |; . Z0 ]     4、在厌氧菌培养阶段每天分析一次池内污水中的CODcr、氨氮和总磷。保持CODcr在300 mg/L以上,氨氮在2.5 mg/L以上,总磷在0.5 mg/L以上。! o/ L# U$ J' B* i5 [     如果CODcr低于300 mg/L则立即启动气浮水提升泵P-101向池内注污水,如果氨氮低于2.5 mg/L则向池内投加尿素以补充氮源,如果总磷低于0.5 mg/L则向池内投加磷酸三钠。投加的数量以达到上述指标为准。     5、10天后如分析结果显示池中的CODcr和氨氮比进水降低20%以上,说明厌氧菌已经生成,则进入污泥培养驯化阶段。. @4 C; k6 t; p0 C& _ 
    6、进入污泥驯化阶段时,启动气浮水提升泵P-101向池内连续进水,同时也连续出水。进水量控制在正常进水量的10%左右。每天提高一次进水量,每次提高正常进水量的10%。10天后即达到正常进水量。1 h3 B# I/ I& R* I 
    7、在污泥培养驯化阶段每天分析一次CODcr,和氨氮。如果出水中的CODcr和氨氮比进水中的CODcr和氨氮降低30%以上,说明厌氧菌已形成,可以转入正常操作状态,投入正常运行。# g- ~& c  I, @+ Q( l* p8 D 
    如果出水中的CODcr和氨氮基本不降低,说明厌氧菌形成不好,则要减少进水量或暂时停止进水,进一步培养厌氧菌。厌氧菌的培养与驯化一般大约要25-40天。如水温高30-40℃则需要的时间就短,如水温低≤25℃则需要的时间就长,如水温低于15℃则很难培养出厌氧菌。   推流曝气池污泥培养与驯化 ( Z- h3 j/ i) L( {% H 
推流曝气池污泥培养与驯化:. f, o9 ]8 T7 c5 V$ [" O8 M 
1  将污泥池内剩余活性污泥倒入推流曝气池作为接种污泥。倒入量以达到推流曝气池正常水位的10%左右为宜。$ U4 P- M% @/ Q- P3 b' j* k, N 
2  厌氧反应池正常出水直接向推流曝气池B-108进水。进水量按正常设计总进水量的10%左右连续进水。同时开启罗茨鼓风机P-110向曝气池内送风。( S; ^7 w- l" v3 d8 ` 3  当推流曝气池内的水位达到设计水位100%时则停止进水,只向推流曝气池内鼓风,进行污泥的培养,时间3天左右。 
4  在污泥培养阶段每天分析一次推流曝气池中的CODcr、总氮、总磷、和溶解氧。保持CODcr在300mg/L以上,总氮在2.5mg/L以上,总磷在0.5-1.5mg/L左右,溶解氧控制在2.5-5mg/L。如果CODcr低于300mg/L则由厌氧池向推流曝气池内注污水,如果总氮低于2.5mg/L则向曝气池中加入尿素,如果总磷低于0.5mg/L则向推流曝气池内加入磷酸三钠。8 }# Y# Y4 S" k7 A2 x- l     在污泥培养阶段**好向推流曝气池内加入部分生活污水。 
5  三天以后则转入污泥培养驯化阶段。由厌氧池向推流曝气池内连续进水,进水量控制在正常总进水量的10%左右为宜。以后每天增加10%进水量,**好同时引入部分生活污水。 
6  在向推流曝气池连续进水后,同时开启污泥回流泵P-105向推流曝气池内打污泥回流,回流量控制在进水量的50%左右。 
7  在污泥培养驯化阶段每天分析一次CODcr、总氮、总磷、溶解氧及污泥浓度。0 d1 h( e& H& x9 w4 f" }2 m 
    当分析推流曝气池的出水CODcr比进水CODcr降低50%以上,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时,则视为曝气池的污泥培养驯化结束,即将进水量提到正常运行的总进水量,推流曝气池投入正常运行。2 z' w! Z( ^; q1 i6 u2 U. V5 ] 
以上指标为参考指标,实际控制指标需根据污水实际水质情况在操作实际过程中通过实践摸索后加以确定。, w2 U' m4 U% y  Y 
  BAF滤池的操作  M( n* l0 U1 `. L; v 
BAF滤池处在培养微生物污泥驯化阶段污水进水流量要控制在30T/H左右。同时,每天要向池中加磷酸盐(磷酸三钠等)50~100kg,控制池中污水中总磷含量在0.1~0.5ppm左右。每天取样分析一次,同时分析总N含量,如总N含量低于2.0ppm,则需投加尿素,使总N含量控制在2~5ppm左右。约15天左右待BAF滤池B-111生物膜形成后即可将水量缓慢提到设计水量即200T/H,同时尿素、磷酸盐可以少加或不加。BAF滤池投入正常运行。判断生物膜是否形成可根据BAF滤池B-111的出水分析COD、NH3-N是否比进水降低了50%以上。2 K" V8 C2 N) s8 S" t) O0 x 
当液位达正常操作液位后即开启鼓风阀门向BAF滤池供风,此时要观察曝气器运行情况有无示冒气泡的地方。同时调节进风开度调节风量,使BAF滤池内的污水溶解氧控制在2-5ppm,每天取样分析一次。) ]/ u9 k# R. O- o 
如果鼓风系统故障或其他故障停止了向BAF滤池B-111的供风则应立即关闭鼓风管线阀门并立即开启净化风管线阀门,向池内供净化风。 #p#分页标题#e#
1.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2.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4.a.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 5.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  嗜温20-42℃  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产生酸积累等问题。(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 (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a.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为严重; 
b.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c.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6.好氧污泥 
    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低和**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ºC,适宜温度为15-35º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7.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 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N׃P=100׃5׃1 
(3)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间,一般不少于30-50%